国产3p国语,久久国产亚洲婷婷六月丁香,AV女优色网站,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 物流專線

歡迎訪問廣西利貞物流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全國服務熱線

400-061-1856

咨詢電話:400-061-1856
                13878183444
地       址:南寧市西鄉塘區科園西十路18-16號利貞物流園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利貞動態

利貞動態

臺灣逐漸被全球供應鏈孤立

發布者:利貞物流 發布日期:2015-09-20
臺灣《經濟日報》25日社論說,隨著臺灣出口疲弱程度加劇,許多專家學者診斷出的病征就愈多,諸如缺乏具有全球能見度的自有品牌、研發能量不足、產業轉型不順、紅色供應鏈崛起、未搭上云端趨勢及新ICT生態體系的特快車等結構性問題;但有一個影響巨大的病灶,總未被認真看待,那就是過去10年間,臺灣逐漸被全球供應鏈孤立。在缺乏上下游支援及高度競爭的環境下,廠商只能依靠削價競爭求生存,而長年的削價競爭,讓廠商利潤率處在低檔,也缺乏研發能力,只能愈來愈依靠價格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為何臺灣會落至如此境地?主要是低成本的生產基地崛起,使臺灣出口愈發偏重中間財。2000~2015年臺灣中間財占總出口比由61%提高到75%,消費財則從12%下滑到9%;中間財的出口重心也從“美國+東協”,轉為“中國大陸+東協”。此一轉變,原本有利于臺商藉由與其建立龐大互補關系,進行全球布局,但在中國產業價值鏈快速擴展后,臺灣廠商在中間財出口上,漸失主導地位,導致臺商愈是強化中間財的角色,就愈難逃被壓縮的命運。 
 
國際知名企管顧問謝祖墀于2010年出版的《中國策略》(The China Strategy)一書指出,1990年代后期,中國大陸便將其在全球產業鏈的角色從制造,延伸到行銷及物流;21世紀前十年,又挾著生產規模及龐大市場的絕對優勢,再納入采購及服務的角色。此時,中國大陸廠商的議價能力大幅提升,導致輸往中國大陸的中間財廠商開始被迫面對長期性的削價競爭,但這時期的中國大陸與臺灣貿易互補性仍高,臺商縱使無法取得價格優勢,卻能因出口數量大幅增加而受惠。 
 
問題是自2011年起,中國大陸科研能量的成果漸受重視,且逐步朝更上游的產品研發階段邁進,使其產業鏈展開一場新的質變。如此一來,過去臺灣出口產業所依靠的技術優勢快速消失。中國技術之所以能快速發展,雖是國家大力培育所致,但其能夠突飛猛進,實則與跨國公司的助拳有關。 
 
根據美商韜睿惠悅(Towers Watson)亞洲總部調查指出,全球有50%的跨國企業愿將亞洲總部設在中國及香港,只有9%愿意其他地方落腳,顯見臺灣并非跨國公司區域營運中心的首選。同時,這些跨國公司對投資臺灣亦興趣缺缺,2000~2013年跨國公司對中國大陸的外人直接投資(FDI)占其出口比達10%,遠高于臺灣的2%。于是,臺灣既無跨國公司營運總部,也沒直接投資,在全球供應鏈中居于弱勢地位,也就不算意外。 
 
 
文章來源: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