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內電商的紅火帶動國內電商遞送的規模不斷攀升,但由于參與者眾多,并不斷有極兔等新的競爭者加入,這一領域已成為廝殺激烈的“紅海”。而隨著一輪輪價格戰的洗牌,快遞物流企業也需要尋找新的增量市場“藍海”。
陸續發布的國內快遞上市企業2020年報和2021一季報顯示,整個行業持續進行的價格戰,正在進一步壓縮眾多物流企業的利潤空間,甚至導致了順豐、申通等快遞企業一季度的虧損。
價格戰的背后,是快遞巨頭們為爭奪國內快遞市場份額而進行的持續補貼。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行業快遞單票價格已經從2011年的20.65元,降到了2020年的10.55元,近乎腰斬,而目前占有最大市場份額的中通快遞,在今年一季度的最新市場占有率也只有20.4%。
盡管國內電商的紅火帶動國內電商遞送的規模不斷攀升,但由于參與者眾多,并不斷有極兔等新的競爭者加入,這一領域已成為廝殺激烈的“紅海”。而隨著一輪輪價格戰的洗牌,快遞物流企業也需要尋找新的增量市場“藍海”。
那么,快遞物流的藍海市場到底在哪里?從菜鳥最新披露的2021財年業績數據,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2021財年,剔除與阿里巴巴集團關聯交易收入后,菜鳥實現外部收入372.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8%;第四季度外部收入99.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
翻倍的收入增長,主要來源于菜鳥一直在開拓的幾個增量市場——首先就是全球化物流。
2021年3月,菜鳥全球包裹網絡的日均跨境包裹量超過500萬件,日均處理訂單已經與全球三大快遞巨頭FedEx、DHL、UPS在同一梯隊,這背后是持續多年在全球多個國家倉儲、運力、海外網絡的搭建。目前,菜鳥的全球智能骨干網搭建已覆蓋220多個國家/地區,連接60多個物流合作伙伴,6大ehubs、200萬平方保稅倉/海外倉,跨境干線覆蓋900多個空運路線,500多個海運路線,200多架/月干線包機。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由于客運航班的停運,全球運力短缺的情況更加凸顯,而跨境電商物流的需求則在逆勢增長,根據海關總署的初步測算,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出口2808億元,增長69.3%。
在這期間,菜鳥通過數字關務、干線包機、智能合單等創新,順勢為全球速賣通等平臺上的跨境中小電商商家推出“5美元10日達”跨境包裹服務,幫助中小企業用低于市場30%的物流成本參與國際貿易,配送范圍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此之前,對日常輕小件的商家來說,傳統國際物流快遞的標準是50美元5日達,而各國郵政系統提供的跨境物流,成本在3-5美元,但時效不穩定,如果使用成本更低的航運,則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
而疫情的暴發更讓運價水漲船高。這時候,具備全球物流服務能力的公司,就可以獲得75萬中小制造企業“借船出海”的生意機會。
其次,增量市場空間來自社區物流。截至2021年3月,在城市社區、高校和鄉村,菜鳥驛站的日均包裹量同比增長近2倍。2020年,包括菜鳥鄉村服務站在內的菜鳥驛站站點數量超過10萬家,其中菜鳥鄉村驛站超過2萬家,校園驛站覆蓋了全國近3000所高校。
被稱為城鄉末端的菜鳥驛站,就是社區物流的主要承載場景,目前這一場景正在向更偏遠的地區延伸。比如在珠峰腳下,五年來菜鳥驛站的包裹就增長了10倍,驛站的業務也逐漸從包裹代管,衍生出24小時智能洗衣、社區團購、充電器租賃等一系列服務。
其實近年來,隨著農村快遞業務量的飛速增長,各大快遞公司在農村快遞網絡的布局也都在加速,然而大多面臨“送一單、賠一單”的尷尬,由于農村用戶居住分散,物流成本高,農村快遞業務的生存基本靠基層網點硬扛,以及快遞總部持續不斷的補貼。
這時候,快遞共配就成為更具操作性的方式。通過集成多個品牌的村級快遞包裹,協調快遞公司聯合設立經營網點,降低單個快遞公司的經營成本,減小快遞進村的虧損壓力。
兩年前,通過聯通各快遞企業包裹信息處理系統的信息端口,菜鳥開始在全國縣域農村推廣共同配送項目。目前,菜鳥鄉村共配項目已覆蓋超過1000個縣城,形成30000個鄉村服務網點。菜鳥還在重要的農產品產區布局產地倉,當地農戶通過網絡銷售的農貨,不用多次周轉,直接進入產地倉加工分選,就地配送,農產品可以隨時隨地進城。
此外,增量市場空間還來自產業帶供應鏈。在小家電產業集群的廣東中山、小商品聚集的浙江義烏等國內多個制造業產業帶,菜鳥開設了原產地倉,向工廠和中小賣家提供低成本的發貨和供應鏈管理服務,把商品從工廠直送消費者,80%從產地倉庫發出的包裹可以隔日送達。
截至目前,上萬品牌已經享受到菜鳥的智慧供應鏈服務,寶潔、雀巢、聯合利華、資生堂、蒙牛、海爾、美的等海內外大商家和更多中小商家,通過精準預測和智能分倉,提高庫存周轉,增加生意機會,實現降本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物流、社區物流、產業帶供應鏈三大增量市場,正好與國家郵政局提出的快遞物流未來要做的“兩進一出”——“進村進廠出海”相吻合。可以說,誰能在這些領域快速積累基礎設施能力,誰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