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發展農村電商,開展電商精準扶貧的關鍵。其中,農產品上行作為物流業實施精準扶貧的一項重點工作,通過發揮電商技術和市場優勢,有效對接供需,破解貧困地區“資源限制”,開辟了脫貧攻堅的新通道。
進出不平衡
“精準扶貧”“電商扶貧”等詞匯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詞。其中,商務部部長鐘山表示,“電商扶貧”將成為扶貧的重要手段,商務部將繼續促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幫助貧困地區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深山、走進城市、賣出好價錢。
但一直以來,農產品銷售都受制于物流問題。究其原因,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在今年兩會上表示,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產地倉等模式應用難度大。而且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損耗較高,部分地區的農產品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30%~40%,鮮活農產品的物流成本更是占到總成本的60%,嚴重制約農產品流通。
一畝田創始合伙人、副總裁高海燕接受采訪時也認為,物流對農產品上行的約束性程度與電商業態選擇所產生的業務強度有關系。比如B2C,客單價小,單一業務很難形成交易規模,難以覆蓋物流成本,所以物流是個大問題。而B2B,客單價高,單一業務規模相對大,往往能形成整車制的物流形態,這樣一來,大多數農村的通路條件和運力設施是能基本滿足的。
基于這個分析,高海燕認為,農產品產地端的供應鏈服務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同時,相對于B2C而言,B2B在目前的農村物流條件下較能突破農產品上行的物流障礙。
的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農產品上行。杭州安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黎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盡管近幾年電商平臺的發展十分迅速,但專門做農產品電商的平臺很少,所以這一“藍海”市場的價值尚在開發中。他認為,農產品要做上行電商化必須要完成從無標準、無包裝、無資質的散貨到商品再到網貨的轉變,這一過程看似簡單,但要順利完成整個鏈條卻很難。其中原因除了缺標準、缺品牌、規模小、產地倉等模式應用難度大外,農產品要獲得電商銷售資質、統一包裝標準等更是難中之難,而且物流時效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專業人才缺乏等也制約著農產品上行的進程。同時,諸如此類電商平臺的拓客成本太高,且客戶粘性低,進而導致平臺難做大。
孫黎明還從農村電商發展狀況的角度闡述了自己的不同觀點。他認為,近幾年我國農村電商雖發展速度快,但呈現出偏向性發展的狀態。孫黎明直言,農村電商的核心是“工業品下行”和“農產品上行”雙向發展。但從當下農村電商發展狀況來看,“工業品下行”發展得較為順暢,而“農產品上行”非常艱難,許多地方的農村電商實際上都變成了“工業品下行”,很少涉及“農產品上行”,雙向變成了單向,這反而更加劇了農村電商的逆差。因為“進出不平衡”不僅包括農產品,還包括工業品。
針對這些問題,政府也在積極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如財政部、商務部、扶貧辦從2015—2017年連續3年發布“關于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關注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聚焦農產品上行;中央一號文件也連續多次提及農村電商發展……
盡管政策力度很大,但落地實施的狀況卻不盡人意。對此,湖南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黃福華告訴記者,當下行業主管部門之間、各主體企業之間的資源整合還處于初級階段,難以對物流資源整合的具體運作和流程再造進行規范,沒有確立科學合理的物流業績評價標準,也難以達到物流資源整合成本及損失的最優化。此外,當前的財政補貼雖然范圍比較廣,但過于分散,沒有形成扶持的合力。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幫扶項目發展的資金問題還有一定的難度。
政企共同保障新通道
農產品在上行過程中,盡管還存在不少問題,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農產品網絡銷售也取得不小的成績。有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588.7億元。其中,經濟作物網絡零售額達1288.8億元。主要經濟作物中,水果、草藥養生、茶飲網絡零售額分別為341.9億元、308.1億元和277.3億元,位于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的前三位。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農產品的季節性強,設施使用率偏低,運營成本高,若沒有政府引導、統籌和扶持,推廣應用難度大。因此,劉強東表示,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農村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企業建設“產地倉+冷鏈專線”模式的統籌引導和政策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新模式,提升生鮮農產品銷售品質和效益。
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的統籌協調作用,提高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設施的集約化建設和利用水平,保證扶貧新通道的持久暢通。
黃福華也表示,希望政府方面能積極制訂專項規劃,明確發展目標、設計運營模式、建立運行機制;整合現有的供銷、郵政、客運、物流、快遞等農村物流資源,做好農村地區物流節點功能與布局規劃,建成城鄉一體、結構優化的物流網絡,充分發揮網絡節點的樞紐作用,提升網絡的服務能力;將規劃有關內容及時納入各地總體規劃,與城市土地、商業、交通等相關規劃有序銜接,著力打通農產品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為精準扶貧提供支撐。
除了需政策的支持,當然也少不了企業的落地執行。據孫黎明透露,縣域農產品要實現上行,安廚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出了一套方法論,主要有農業電商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電商化會議、農業區域品牌打造、縣域電商人才培養四項工作。目前,安廚已經幫助10多個縣建立了農業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實現了縣域農產品有效、持續上行。
2017年初,安廚與申通快遞達成戰略合作,聚焦農產品上行。對此,孫黎明告訴記者,面對偌大的農產品市場,安廚選擇瞄準縣域優質特色農產品,繼而建立起電商平臺,通過到合作縣域進行布局,再配備專業人員、組建公司、搭建冷鏈倉配體系,然后將篩選后的農產品進行電商化。為了打通農產品電商化渠道,安廚和申通實施了“兩條腿走”戰略:一是為其他生鮮平臺提供供應鏈服務,申通負責供應鏈服務的物流快遞配送,安廚負責幕后的供應鏈部分;二是安廚以微店的形式進行推廣,設置傭金,上班族、快遞員均可成為微店店主。
此外,圓通速遞立足自身的產業優勢,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通過“快遞+電商”的模式,直接將田間地頭與城市餐桌連接起來,不但解決了農村地區農產品銷售的難題,還培養了一批快遞創業者,形成了農村增收致富的造血機制。2017年6月,致力于為農村電商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圓通“e城e品”農村電商全國孵化基地掛牌落戶山東濟寧。圓通速遞與濟寧市政府簽署
合作協議,前期在建設10個“快遞+電商”孵化基地、100處快遞電商鎮級公共服務中心和1000處村級快遞電商公共服務站,構建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營模式,形成市、縣、鄉、村四級快遞電商融合發展體系。目前,這一探索正在圓通速遞全網推廣中。
據了解,如今圓通“e城e品”已覆蓋陜西、山西、山東、安徽以及重慶等省市的蘋果、獼猴桃、灘棗、檸檬、蓮藕、紅皮土豆、紅薯、花生、紅心獼猴桃、臍橙等80多種產品,銷售額達600余萬元。
在扶貧中不斷摸索
我國農產品生產體系建設相對落后,而電商對產品標準化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農產品上行,不是把農產品放到網上就可以,而是要進行系統性地開發。首先要整合農產品供應鏈,包括采購、倉儲、包裝、物流、運輸、配送、售后等;其次要進一步整合產業鏈,從農產品的選地、選種、播種、施肥、灌溉、收獲一直延伸到餐桌。
盡管在這個過程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但為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政府、企業也從未停止過嘗試。圓通速遞方面則從企業的角度闡述了接下來的扶貧計劃:2018年圓通速遞將繼續充分利用自身渠道資源,對接扶貧地區并進行線上、線下的宣傳與推廣,計劃先從多個省開始實施扶貧,核心為云南、陜西兩省。圓通速遞從產品日常幫賣、當地電商化升級改造到產業鏈升級優化等方式實現扶貧助農計劃。如通過新龍電商平臺為當地農民帶來3000萬以上的收入、全網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人數達2000人等。
除了快遞物流參與農產品上行的幫扶中,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也加入這一隊伍,這不免就會出現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就如何避免這一問題,劉強東表示,“破解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標準化生產”。
的確,農產品品質參差不齊,容易導致網上銷售的持續性差,而且難以產生高附加值,容易受假貨沖擊。因此,正如黃福華所言,培育龍頭企業,使貧困地區形成能夠滿足市場需求、集約化、現代化的農業產業。同時,提升冷鏈設備與物流技術水平,培養人力資源,著力提升農村物流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水平,加快構建布局合理、成本可控、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農村物流體系,并且鼓勵各地積極開展農產品特色品牌培育,讓好產品真正賣出好價錢。
孫黎明則表示,針對貧困縣,安廚將通過減免農業電商服務費用、組織主題性的營銷活動,幫助當地農產品銷售并賣出好價格。更重要的是,安廚將開展讓貧困戶免費開設安廚微店的活動,讓他們實現自我造血功能。
如今,隨著交通設施逐漸完善、農村物流網路布局持續擴大,物流不僅能服務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售,還能引導和推動農民擴大生產,提升銷量,以逐漸培養和形成品牌。因此,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能讓貧困地區的小生產聯系大市場,這不光增加了貧困主體的收入,更主要的是轉變了農村觀念,提升了整體能力,這是不容忽視的。
轉自物流時代周刊
濟南到柳州物流
http://www.wlzxxx.com